食之所趋 | 功能性饮料进军千亿级市场规模,进口机遇有哪些?(下)
上周,我们发布了食之所趋 | 功能性饮料进军千亿级市场规模,进口机遇有哪些?(上),讲述了功能性饮料的法规定义、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以及消费群体及其购买原因。 本文将书接上回,讲述功能性饮料及其进口的机遇究竟有哪些。小编在此送各位老铁一个小tips:哪里有“空白”,哪里就有机遇!
除了抗疲劳和运动,还能来点别的吗?
诚然,国人仍然会购买以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人工合成营养素为主的传统功能性饮料。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许仍热衷于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但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同质化的产品将不可能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
因此差异化,或许是进口功能性饮料的一个机遇。国际上流行的功能性饮料趋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机遇一:同类产品的成分差异化。
Mintel调查报告表明,40%被调查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由天然原料制成的能量饮料。因此,标榜“0副作用”、“0添加”等标签,以天然植物成分替代传统人工配方的草本系功能性饮料成为时下新宠。
机遇二:“功能”的差异化。
在“抗疲劳”和“补充电解质”以外,给予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
比如益智类饮料,这类饮料的“适用对象”其实非常广泛,包括学生党、白领和科研人员等用脑一族都能成为它的忠实拥趸,而且新兴的电竞群体也正加入益智饮料的队伍中。
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群体。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电竞市场规模已达655亿元。按保守预计,整个电竞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00亿元以上。随着该群体不断壮大,益智类饮料的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在国外,一些公司作出了尝试。
来自加拿大的功能性饮料公司Koios与美国Keef Brands签署了许可协议,允许Keef Brands在CBD(大麻二酚)饮料中加入益智补充剂配方,以增强大脑功能,强化饮用者的长期记忆。
而新西兰的ĀREPA公司较早前也为其“益智饮料”申请了配方专利,该配方包含了酶原醇(松树皮提取物)、黑醋栗提取物、100%纯L-茶氨酸和绿茶提取物在内的四种主要成分。据称能提高饮用者在疲劳状态下的认知能力。
其次,解决睡眠问题也不失为一个方向。

有调查报告表明,在中国,18-35岁是失眠高发的年龄段,加起来接近失眠人群总数的80%。所以,在给年轻人“打鸡血”、抗疲劳的同时,不如也让他们一觉睡到天亮?
来自欧美的NEURO、SOM和SNOOOZE等公司,采用美乐托宁、γ-氨基丁酸(GABA)、茶氨酸、5-羟色氨酸、缬草、蜂蜜花、西番莲、菩提树花和柠檬香脂等配方成分,调制出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饮料。

而在日本,可口可乐公司较早前推出了一款声称能促进睡眠的Glaceau Sleep Water(酷乐仕睡眠水)。传言喝上一瓶能睡上15小时。
先不说这是否有夸大的嫌疑,就其改善睡眠功能来说,确实切中了许多工薪族的痛点。因此,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立马招来大批消费者尝鲜,并且迅速成为“网红饮料”。
另外,护眼类饮料同样值得尝试。原因在于电子产品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从睁眼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拿着手机,到睡着前一刻还在刷朋友圈。如此长时间使用眼睛,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视力疲劳。

而这便是护眼类饮料的机遇所在。这块细分市场在国内目前还比较空白。早前娃哈哈、江中集团和北京顺鑫曾推出相关的产品,功效暂且不说,就其包装设计而言,颇让人一言难尽……
那么国外又如何呢?来自美国的OJO,一款声称获得了人体临床的护眼饮料,在配方中使用了欧洲越橘提取物、黑加仑提取物、蓝莓提取物和DHA、EPA、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
而日本明治和畅销饮料品牌伊藤园也推出了护眼饮料。其配方与OJO护眼饮料中的成分相似,宣称能缓解视力疲劳。这类产品在欧美和日本市场备受青睐。
面向“她”的多元化功能性饮料前途无量
随着“她经济”的兴旺和消费升级,功能性饮料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京东数据研究院《2018女性健康消费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在营养品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44% ,销量同比增长最快的进口营养品中含有这些成分:褪黑素、胶原蛋白、葡萄籽、虾青素和膳食纤维等。
而相同的成分亦出现在面向女性的功能性饮料中。目前,这类饮料的“功能”有两大方向:一是形体管理,二是美容美颜。
其中,仅和形体管理相关的功能性饮料就有三种——减肥、纤体排毒和控制体重。

在欧美市场,以高蛋白替代糖类和脂肪的代餐饮料十分常见。这类饮料主要以乳清浓缩蛋白、牛奶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豌豆蛋白、乳清分离蛋白等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为主,辅以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制成,主打控制体重的功效。
非排毒类的减肥饮料除了咖啡风味的调整饮品以外,还有采用咖啡因、绿咖啡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儿茶素等作为功能性配方的瓶装茶饮。
而纤体排毒的功能性饮料也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添加了水溶性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各类饮品,比如Suja(苏亚)的通便类混合果汁、果浆和藻类饮料,伊藤园的膳食纤维乌龙茶、可口可乐旗下的纯悦神纤水和百事旗下的Naked排毒益生菌轻断食类饮料。
另一种是以植物提取成分为主的饮料,比如安利的bodykey,其中含有菊粉、蒲公英提取物、牛蒡提取物、人参根提取物、阿萨伊果提取物和蔓越莓提取物等多达14种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宣称具有帮助消化排毒的功效。
当然,除了体形以外,“面子”也很重要。
“由内而外地滋养”正是美容类功能性饮料广受欢迎的理论基础,它与护肤品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弥补了女性在日常中难以摄入或摄入量不足的美容元素。
这类搞“面子工程”建设的美容饮料中,当前的主流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类饮料一般称为液态饮,除了含有胶原蛋白成分以外,还添加了果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等,典型的进口品牌有日本FANCL和DHC、台湾Lumi等等。
在胶原蛋白以外,也有品牌另树一帜。比如美国饮料公司Bai,以有机咖啡果和白茶提取物为有效成分,主打抗氧化功能的果汁饮料,在当地大受消费者欢迎。
还有主打保湿功效的美容饮料,譬如日本POKKA,这款饮料中含有20%的柠檬果汁、柠檬酸、维生素C以及其有效成分大米来源神经酰胺。
总的来说,女性消费市场是功能性饮料的黄金宝地。尤其在现阶段,大部分收入较高的女性对于境外进口的功能性饮料认可度更高,这对于进口功能性饮料而言,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想获取更多有关中国进口食品行业的信息?敬请关注广州进口食品博览会(FOOD2CHINA EXPO)!我们在2019年9月26-28日,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与您不见不散!